(通讯员 杨笑彦)11月12日上午,生命科学讲坛(第三讲)在西校区1号楼217会议室开讲。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科学技术与工程院院士李承道为师生作了题为“科学研究与创新漫谈”的学术报告,论坛由学院院长杜何为主持。
2024年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再次引用达尔文《物种起源》实例--尖嘴鸟和圆嘴鸟在自然选择和地理革命的压力下形成了独特的种群。李承道院士提问在座师生:我们在读好教科书中经典故事的基础上能否传承经典找到新的故事,开始自己的科学研究?
李承道院士从事大麦育种多年,是国际顶尖大麦育种专家。他通过分享团队在大麦酿制啤酒过程中如何平衡产酒量和产酒速度的难题再次提问:我们能不能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挑战教科书,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发表高水平论文?
李承道院士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去实现科研创新。报告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受师生欢迎。
科学都有共用性。李承道院士将植物育种与汽车发展作比较,指出二者大体都遵循这一理论:通过建立模型继而生产理想产品。他建议在座师生找到兴趣方法,跟进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学习以往的研究发展,提炼自己的想法。李承道院士提问:知识是不是力量?知识只有被自己用到才是真正的力量。目前很多人都只是知识的收集者,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成为知识的工程师,整理知识,将所学知识分类,终极思路就是重新组装知识——将无生命的东西组装为有机系统。这是一个将所学知识转换为力量、过程艰难、难度呈指数级增加的过程。即便如此,他还是鼓励大家要设计远大目标,克服困难,根据目标寻找对应条件,将大目标具体细化。他以2012年一篇被nature拒稿到被重新接收并被登上封面的文章为例,讲述写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像讲故事,基础工作是奠基石。
李承道院士最后还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基因组发展的启发。建议大家除了学习科学知识,还要读哲学知识,学习一些形而上学的知识,研究学习物理学不能回答的问题,形而上之为道,将潜力付诸实践;形而下之为弃,将潜力变为现实。
报告结束后,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院长杜何为教授感谢李承道院士带来的精彩报告,相信这场报告对大家以后的思考都有深刻的指引,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树立远大目标,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审核:杜何为)